5月3日世界新聞日 學者論壇討論第四權

5月3日是世界新聞自由日,在逢甲大學舉行的「亞洲時事論壇」,特別在世界新聞自由日前夕,探討「新媒體發展對第四權的衝擊」、「AI時代及假訊息的泛濫與應對」議題,論壇由亞洲經濟通訊社總編輯張俊明擔任主持人,張俊明表示,在網路科技發展下,自媒體與新媒體的發展相當迅速,且在網路上有關政治性議題的聲量相當高,幾乎人人都可為自己的政治立場或見解發聲,其傳統媒體也被龐大的網路聲量與風向影響,在追求流量時代的網路媒體儼然有成為主流媒體的趨勢,在這波新媒體發展的趨勢中,網路媒體輿論對所謂「第四權」有何衝擊,也引起來賓熱烈的討論。

主持人張俊明以一份由駐華外國記者協會在2022年的調查報告,提出有關各國派駐中國大陸的記者,在有關政治或社會議題的採訪現場,經常遭遇到中國官方人員的干擾、監控,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更為嚴重問題,逢甲大學助理教授楊國聰表示,中國大陸的互聯網應用與AI人臉辨識等科技相當進步,用來監控外國記者或在敏感的新聞事件現場監控、干擾也已不是新聞,中國大陸有它特殊的政治社會環境,所以有明顯違反新聞自由的諸多行為與事件。不過,楊國聰也指出,反觀西方國家無論英國、美國,雖自稱是民主國家,但就沒有利用網路科技監控人民嗎?一樣有,只是沒有像中國那樣明顯的做,而是偷偷的做而已。

針對第四權問題,前年代與三立新聞特派員林閔政表示,兩岸的的新聞產業發展中,台灣的確有較多的新聞自由,而每年5月3日世界新聞自由日,中國大陸的新聞自由就會被拿出來檢討,但在網路社群興起與自媒體、新媒體的發展後,「新聞專業」是否還是專業就著的探討,林閔政表示,網路平台越來越多,相對自媒體的聲量也隨著擴大,過去傳統主流媒體是「採訪新聞」,但在流量即一切的時代,創造議題風向已變成媒體追求的目標,新媒體、自媒體內容素材已經變成「玩新聞」,只要能創造流量,就是好的媒體內容,至於媒體的「第四權」,在這新世代中,已經失去監督政府的「守門人」角色,林閔政也提出憂心,傳統第四權的守門人,現在已經變成酸民與網紅,而大眾閱聽人也會越來越弱智化。

中報雜誌社社長劉東皋,則對「第四權」提出看法,劉東稿指出,過去第四權,是媒體監督政府的力量,但現在自媒體與新媒體的時代,這個力量已變成「權力」,人人都有權力監督政府,相對的也人人都有權力擁護他想擁護的政黨,無論是執政黨或是在野黨,但代表個人所集合的自媒體、新媒體,沒有受過新聞的專業訓練,要如何擔任應具有社會倫理、應遵守法律規定的「守門員」,劉東皋表示,第四權的公信力已經降低、第四權的權力也被削弱了。

對於AI時代及假訊息的泛濫與應對問題,台北商業大學副教授郭天明表示,沒有經過專業新聞人員編輯審核的資訊,充斥在網路自媒體與新媒體上,這些媒體並不是專業的新聞媒體,但其內容更容易引起一般大眾的關注與傳播,尤其AI科技可以以假亂真,一般民眾根本無法辨別真假,所以建議一般社會大眾在資訊的獲得,更應注意與查證新聞來源,最基本的參考新聞出處,一般正規的主流媒體,有嚴謹的新聞審查制度,因此,比較能夠確認有公信力。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台中新聞雲》小警員也能有大作為 一線三林志營濟弱扶貧獲善報 新一代時報

航太產業供應鏈迎來資安升級新時代 持續瞄準國際訂單

國家漫畫博物館選址臺中刑務所